两会好声音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发挥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的辐射作用,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加强拔尖创新人才、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要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增加制造业、服务业紧缺技能人才供给。加快构建技能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让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
今年全国两会上,来自产业一线的在陕全国人大代表时刻关注着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并围绕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诸多好的建议。郭文生: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宝钛集团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领衔人郭文生说,技能人才短缺现象仍较为普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出现年龄断层,难以满足企业需求,不能适应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
如何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郭文生建议,狠抓制度落实形成合力,并通过拓宽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完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健全并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表彰奖励力度,鼓励其钻研业务、加强学习、提升技能。真正打破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天花板”,打通“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难点和堵点。进一步加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力度,做到定制化市场化培养等。
付浩:广泛开展分层级的技术比武
“政府报告中提出: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我感到非常振奋!”全国人大代表、陕西建工安装集团高级技师付浩表示,作为一名技能工人代表,深知技能竞赛作为选拔和培养优秀技能人才的重要平台,对于激发产业工人提升技能水平的重要性。
付浩认为,要调动整体产业工人队伍技能提升的积极性,就要广泛开展分层级的技术比武,让不同技能水平的工人在适合自己的舞台上都能展示技能,扩大高技能人才队伍。“所以,我建议应加大对各级技能比赛的资金支持力度,以推动产业工人队伍从数量向质量的转变。”
付浩说,鼓励建筑企业扩大自有工人队伍,对于企业高质量发展,做精专业,保障就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促进消费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赵平:健全技能等级与工资挂钩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中航工业首席技能专家、陕飞部件厂铆装钳工赵平多年来持续关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问题。
高质量发展呼唤高技能产业工人。赵平建议,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升产业工人社会地位。推动企业建立基于岗位价值、创新能力、业绩贡献的薪酬体系。健全技能等级与工资挂钩机制,指导地方发布分职业、分技能等级的津贴工资指导价,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工资、社保、住房、子女入学等福利直接关联。
赵平建议,强化企业工会职能,保障产业工人合法权益。提升工会在集体协商中的法律地位,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进一步明确工会在工资协商、安全生产等事项中的决策参与权。建立工会干部专业化培训体系,依托省级工会设立培训基地,重点培养劳动关系协调、法律维权等工会专业人才,进一步指导和维护产业工人自身权益。同时,构建“产教融合”技能培育体系,扩大职业教育有效供给,有效激发产业工人创新活力,为制造强国建设注入持久动力。
(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