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梅)4月30日,记者从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获悉:该所植物线虫研究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控研究中心团队首次在陕西境内发现菲利普孢囊线虫,并为其病害监控预警及靶向防控策略制定提供了科学参考。
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博士郭欢介绍,麦类孢囊线虫是危害小麦、大麦等禾谷作物的寄生性病原线虫,一般可造成20%到40%的田间产量损失,严重的损失高达90%。1987年,科研人员首次在湖北天门发现小麦侵染麦类孢囊线虫。随着水流及大规模机械化种植传播,麦类孢囊线虫目前已在湖北、安徽、河南、山东等16个省的小麦、大麦中发现。
2023年到2025年,该团队针对陕西麦区的小麦孢囊线虫病进行了大规模本底调查,通过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分析,在渭南市蒲城县发现并鉴定出危害小麦的线虫种类为菲利普孢囊线虫。“这是菲利普孢囊线虫在陕西首次被发现,说明其已经扩散到我省,且我省该类虫害存在进一步扩散蔓延风险,需要高度重视。”郭欢说,“这些成果对后续深入进行麦类孢囊线虫致病机理研究及开展精准防控技术研发,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植物病理学领域顶级期刊《植物病害》上。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陕西省科学院重点研发项目、陕西省植物线虫病害监测与防控创新团队项目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