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技术创新 » 正文
陕西专家团队用新技术治疗胰腺癌患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2-20  来源:陕西日报  浏览次数:523
核心提示:本报讯(记者张家祯)2月18日,记者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获悉:该院肝胆外科教授杨雁灵团队采用自体小肠移植和重要脏器血管优

本报讯 (记者 张家祯)2月18日,记者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获悉:该院肝胆外科教授杨雁灵团队采用自体小肠移植和重要脏器血管优先重建等新技术,为两名进展期胰腺癌患者实施根治性手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胰腺癌作为预后极差的消化道肿瘤,具有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术后并发症多等特点。

53岁的患者李忠(化名)检查时发现胰腺胰头部位出现异常增生,且增生组织包绕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血液供应小肠和右半部分结肠。

直接切除肿瘤,小肠会缺血坏死,丧失营养吸收能力。如果单纯把肿瘤从血管剥除,肿瘤会复发、生长、转移。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京医院肝胆外科教授窦科峰组织专家团队进行多次讨论,决定实施自体小肠移植。然而,自体小肠移植面临众多风险:小肠血管丰富、分叉众多,移植过程中稍有不慎会形成血栓或造成血管无法对接,引发肠坏死、大出血。此外,胰十二指肠肿瘤切除后需重建消化道,涉及4个吻合口。一旦发生吻合口瘘,感染将难以控制,即使手术成功也可能功亏一篑。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杨雁灵主刀为患者实施自体小肠移植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右半结肠切除手术。历经近9小时,手术终获成功。患者术后4周出院。

65岁的患者王丽(化名),做CT检查时发现胰腺占位包绕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两根血管供应腹腔内所有重要脏器血供,强行切除病灶可能导致大出血、肝衰竭、全胃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经科室人员反复讨论后,决定为其实施自体小肠移植联合全胰切除、全胃及脾切除术。

术中,手术团队巧妙应用腹主动脉人工血管架桥技术,先重建重要脏器动脉,再切除肿瘤,在安全时限内完成肝脏和小肠等重要脏器的血管阻断和重建。在重要脏器动脉血流得以重建后,手术团队进行了肿瘤切除。

据了解,该项手术没有类似报道、图谱或文献参考可依,突破了外科指南常规框架,手术方式为原创术式。目前,患者恢复良好,开始进食,已顺利出院。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