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技术创新 » 正文
扬大科研团队研发新型智慧灌溉系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3-28  来源:陕西科技报  浏览次数:91
核心提示:  在春日,行走于江苏省高邮市扬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田埂,作为全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这里的春季田管正有序展开。但不同于
  在春日,行走于江苏省高邮市扬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田埂,作为全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这里的春季田管正有序展开。但不同于以往灌溉施肥等忙碌景象,农户王立祥正坐在控制大厅里,悠闲地盯着屏幕。土壤湿度、空气温度、未来降水……一排排数据闪耀,他只需滑动手指,就能一键精准控制整个农田的“营养套餐”。
  这幅新时代“科技春耕图”是园区发展智慧农业的真实写照。冬春交替以来,里下河地区雨雪不断,与往年相比,虽气候反常多变,但农作物生长并未受影响。2021年,当地在扬州大学水利学院的帮助下,建立了国内首套一体式智慧泵站灌溉系统,一改传统“靠天吃饭”的耕作模式,实现农田水肥实施监测、生长环境超前预知和灌溉施肥智能决策。
  “农为邦本,农以水兴。”扬州大学现代农村水利研究院院长吉林介绍说,传统农业具有高耗水、高用肥、高能耗等特征,农业用水占全国用水量的70%。若现有灌水量、灌水时间控制不精准,将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样,施肥量控制不精准,出现过度施肥的情况,也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补上农田灌排设施短板,推进高效节水灌溉成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2010年以来,扬州大学水利学院科研团队率先聚焦智慧灌溉系统的技术开发,成功研发了国内首套一体机柜泵房、集创智能控制系统、智慧灌溉平台等一体式智能灌溉系统。经过10余年来的产品更新迭代,已取得了30余项专利,有效实现灌水、施肥、耗能全过程优化运行及精准决策。“我们利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农田灌溉提供一双明察秋毫的‘千里眼’。”项目负责人孙晓曼介绍说,农田里安装有各类传感器,可感知不同数据,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气象条件和作物需水量等关键指标。“传感器的作用只是采集数据,项目真正的技术核心在于,利用智慧控制终端对采集到的‘大数据’进行分析与决策。”扬州大学水利工程专业副教授程浩淼介绍说,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会交由控制后台智能决策,并根据不同作物生长需求,进行精准的数据化调控。无论是浇水还是施肥,都能够实现数据可依,达到最佳的生长效果。
  据了解,与传统的农业监测设备不同,这项一体式灌溉系统不仅能监测“地上事”,还能预知“天上事”,查看作物“心里事”。原来,团队为系统建立了一个特别的“智慧大脑”,能够根据农作物阶段、土壤特质和未来气象等大数据,建立实时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和实时卷积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从天上到地下全过程动态反馈、修正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最佳环境。“我们的目的是为每一块田乃至每一片作物提供私人订制的管理服务。”孙晓曼举例说,系统能够监测小麦的叶片颜色、大小、纹理,乃至植株的高度、倾斜度,提供最佳施肥方案。
  目前,团队研发的智慧灌溉产品已在全国10余个省市300000余亩农田中推广应用,相关技术水平经专业鉴定,达到了国内外行业领先。在应用于农业生产后,年均节水3万立方米,累计节肥1.2万吨、省电4.5万度。系统相关成果于2020年被水利部推广中心列为“水利先进实用技术”,于2023年被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列为“国家成熟适用节水技术”。
(据《扬州日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