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大专院校 » 正文
西北大学科研团队提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8-25  来源:陕西日报  浏览次数:1102
核心提示:8月23日,记者从西北大学获悉:基于我国当前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关键问题,该校李保国教授团队通过整理中国陆地动植物多样性数

8月23日,记者从西北大学获悉:基于我国当前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关键问题,该校李保国教授团队通过整理中国陆地动植物多样性数据资料,分析了中国不同区域动植物多样性的变化模式,比较了中国5个主要区域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并评估了不同地区的生态保护潜力,为我国未来不同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出了建议。

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交叉科学》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环境保护规划的制定必须考虑生态环境质量、动植物多样性、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进化发展历史以及对外部因素的适应能力,这才能符合生物保护新理念。”李保国介绍,从宏观层次分析不同区域的环境质量和生物多样性状况,以确定不同区域的进化发展历程、生态恢复能力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等,对于制定切实可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具有科学的指导作用。

因此,研究团队分析了中国陆地动植物多样性数据资料,发现基于区域物种密度指数的每个动物群都与植物群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研究团队还研究了中国不同区域的物种密度差异,发现维管束植物在每个区域中的密度最高,其次是昆虫纲、非维管束植物、蛛形纲、哺乳动物、鸟纲、腹足纲、两栖纲和爬行纲。西南地区在植物多样性方面排名第一,沿海地区、西北地区和中部地区紧随其后。就动物多样性而言,沿海地区最高,西南地区、西北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也比较丰富。研究结果还表明,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动植物多样性,具有动植物多样性恢复的巨大潜力。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研究团队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出了具体建议。“未来中国不仅要单独增加保护区,还要优先考虑保护具有巨大生物多样性恢复潜力的区域,而且要根据中国的地理特征、区域演化发展背景,对保护区域进行排序,使有限的财政资源合理投入,取得最好的成果。”李保国说。

这项研究为在区域、国家和全球范围内探索更实用的保护策略以实现务实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提供了新思路。该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